新華社《高管信息》雜志刊登通州重磅報道:交通格局蝶變,戰略東風頻吹,通州機遇正好
新華社《高管信息》雜志刊登通州重磅報道《交通格局蝶變,戰略東風頻吹,通州機遇正好》,全文如下:
近年來,通州區持續放大區位優勢,搶抓發展機遇,全力打造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。隨著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、鹽通高鐵、通洋高速、錫通高速、寧啟鐵路二期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通車,徹底改變了通州交通格局。南通市委常委、通州區委書記張建華表示,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,通州交通格局的蝶變,通州區的發展正面臨絕佳機遇,更要樹牢“項目為王”的鮮明導向,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,以項目建設實際成效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。
發揮區位優勢
凝聚趕超力量
交通蝶變、強勢蓄能,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,通州躍升長三角樞紐門戶城市。通州區交通運輸局局長吳佳佳表示,通州目前已經形成具備鐵路、高架、地鐵、公路的立體多維交通網絡體系。未來,通州將加快推進S19通錫高速、226省道、通揚運河改線等重點工程,打造集“高鐵、高速公路、軌交、快速路、航道”為一體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新城。
“當年選擇落戶通州,最大的原因在于它顯著的交通區位優勢?!苯K拓邦環??萍加邢薰矩撠熑粟w慧宇認為,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,通州的區位優勢進一步顯現,對公司的生產、銷售及人才引進都起到了極大的幫助。
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袁宏亮也表示,借助通州四通八達的交通網,沃太能源的產品覆蓋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在國外疫情嚴峻的情況下,公司銷售額相比前一年仍實現了大幅增長。
近年來,通州放大區位優勢,搶抓發展機遇,主動擔當作為,以大交通引導城鄉空間集聚和功能布局優化,全力構建對內、對外大通道。
對內,隨著東沙大橋及連接線、225省道新線、345國道南通東繞城段、人民路東延、龍盛大道等骨干道路建成通車,江海大道東延工程全線通車,15分鐘直達南通主城,通州全面建成接軌南通“十二橫十縱”路網體系,形成“城內成網,城外成環,互聯互通”的通州路網新格局。
對外,2020年7月1日,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通車。作為滬蘇通鐵路、通蘇嘉甬鐵路和錫通高速公路共用的過江通道,彰顯滬蘇通城市群“攬江擁海、包容匯通”的恢宏氣度。2020年12月30日,鹽通高鐵通車,整個東部沿海大動脈徹底貫通,“軌道上的通州”呼嘯而來。同時,隨著通蘇嘉甬高速、北沿江高鐵相繼開工建設,南通新機場落戶通州二甲,通州作為未來的“北上?!?,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強支點、未來的長三角立體交通樞紐,高質量發展勢不可擋。
十四五期間,通州將牢牢抓住南通新機場、北沿江高鐵等重特大項目建設機遇,著力打造現代化空鐵樞紐,助力南通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門戶。加快通蘇嘉甬鐵路如東延伸線、如通蘇湖城際前期研究,重點推進繞城高速、G40滬陜高速公路平潮至廣陵段擴建工程建設,加快推進226省道通州段項目建設,積極推進228國道通州段、345國道南通北繞城段、602省道通州段工程建設前期工作,全力保障通皋大道二期、西站大道二期建設、通揚運河改線、通州灣新出??谑韪酆降拦濣c工程等重大項目,全面提升重大交通樞紐互聯互通,全力構建內暢外聯的“公鐵空水”立體交通樞紐。
修內功、抓項目
打造三大產業集群
交通改善,帶來區位優勢的改善,為通州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的“翅膀”。但是,如果區域內沒有量大質高的有效產品,這對“翅膀”顯然就會失去意義。而面對陌生的數字化領域,眾多中小企業又面臨“不敢轉”“不會轉”等問題。
與其“被轉” 不如“自轉”。近年來,通州區發改委組織邀請資深行業專家、優秀服務機構為企業傳經送寶、充電賦能,逐漸形成了一批細分行業領域頭部企業“先試先行”、廣大中小企業“看樣學樣”的良好氛圍。2021年,通州區研究制定了《通州區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》,將“智改數轉”作為提高產業創新水平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,并取得明顯成效。
張建華說,“智改數轉”在通州已從制造業企業的“選修課”轉變為“必修課”?!凹涌焱七M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是廣大企業降本增效、提質創優的必然選擇,也是提振市場信心、促進產業轉型、加快經濟復蘇的必由之路?!?/p>
企業在“智改數轉”的同時,政府的招商團隊也沒閑著。前不久,通州區平潮鎮招商團隊前往武漢,參觀調研了中電光谷數字產業園、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、未來科技城等地,向行業上下游企業推介南通平潮科技創新區。
近年來,平潮鎮借助交通格局的改變,圍繞南通西站核心區積極拓展產業維度,積極引進總部經濟、軟件服務外包、智慧辦公等業態,同時圍繞江海股份、海星電子等企業,延伸布局電子元器件、信息技術、智能制造等科創產業,打造高端優勢產業集群。
產業集群培育和產業創新水平是建設硬核區的主要支撐。通州區堅持產業鏈和創新鏈“雙鏈融合”、龍頭企業和科創企業“雙輪驅動”,堅定不移壯大“一主一新一智”即汽車及零部件、新一代信息技術、智能裝備三大產業。近三年,該區80%的新上產業項目歸屬這三大產業,已集聚規上企業近200家,去年產值占比突破36%。
踐行“四敢”精神
注入發展動能
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.2%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.1億元,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.7%……今年前兩個月,通州工業、貿易、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、位次均好于上年同期,以實干擔當拼出一季度開門紅。
張建華說,通州上下以“敢為、敢闖、敢干、敢首創”的擔當作為攻堅突破,全力營造“大抓項目、抓大項目”的氛圍,全力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,為“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”提供更加堅強的支撐。為此,通州區委專門印發《關于進一步弘揚踐行通州干部精神特質,促進“敢為、敢闖、敢干、敢首創”若干措施》,以干部敢為的率先成勢,帶動地方敢闖、企業敢干、群眾敢首創。
開展激情奮斗礪為行動,樹牢“敢”的導向。通州區用好無任用推薦、任職意向調查,推進干部任期型、結構型、培養型、鞭策型交流。優化考核評價,對鎮街下達差異化任務,對部門實施差異化評價,探索干部“潛績”考核,科學全面評價干部實績。
開展創新爭先賦能行動,厚植“敢”的底氣。通州實施新提拔干部成長計劃,開展一線承壓式鍛煉,推動干部敢作善為。編制緊缺人才圖譜、企業技術人才需求清單,設立企業引才獎,推行人才產品先行先試,打造人才發展良好環境。
開展務實擔當創效行動,落實“敢”的保障。通州建立干事創業風險報備制度,推行領導干部非提拔任用談心談話,關心關愛干部成長。鞏固“牌子亂象”整頓成果,落實基層黨建一本賬,減輕基層負擔。
同時,針對專業化干部緊缺、復合型干部能力不強等問題,通州大力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。連續八年,通州區面向全國選聘優秀青年人才,先后吸引230余名“英才”來到通州,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集聚起“星星之火”。
